一个肿瘤,咋有三份不同的病理报告?
大家都知道,病理是肿瘤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可因肺肿瘤手术的张师傅出院后手里却有三份不同的病理报告:一份是我支气管活检病理报告“鳞状细胞癌”,一份是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报告“非小细胞癌”,还有一份是手术后常规病理报告“腺鳞癌”。这下他就纳闷了:我明明患了一个肿瘤,咋出现了三份不同的病理报告?到底应该听谁的?会不会影响治疗?
三份病理报告都没错
肿瘤一般分良性、恶性和交界性。恶性肿瘤根据其组织来源不同,又分为癌和肉瘤两大类。癌是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。而上皮又分为鳞状上皮、腺上皮等。鳞状上皮来源的叫鳞状细胞癌,简称鳞癌,腺上皮来源的叫腺癌。大多数肿瘤由一种瘤细胞构成,或为鳞癌或为腺癌等。但也有极少数的肿瘤,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瘤细胞构成。如果是由鳞癌和腺癌两种成分构成,并且其中任何一种成分都超过了整个肿瘤的10%,就叫腺鳞癌。
在肺,有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癌,叫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,简称小细胞癌。别看它细胞体积小,恶性程度却很高,往往生长迅速并早期转移,患者极少存活3年或更长。由于它的这些特点明显区别于肺的其它恶性肿瘤,所以临床上就常常把它之外的肺的其它恶性肿瘤统称为“非小细胞癌”加以区别,尤其是在术中冰冻快速病理不太容易鉴别的情况下。张师傅在手术过程中做出的冰冻快速病理报告“非小细胞癌”自然就包括“腺鳞癌”。
再就是,一个肿瘤中不同成分的瘤细胞并不一定都是均匀分布的,有的地方是这种成分,有的地方可能是那种成分。支气管镜活检只能取到肿瘤极少的一部分,不一定正好取到的组织既有鳞癌又有腺癌,而很可能只取了鳞癌或是腺癌。所以,张师傅在我医院做的支气管活检,我发的病理报告“鳞状细胞癌”也没有错。
诊断不一致并不影响治疗
这其实才是张师傅最最关心的。
支气管活检主要是判断“占位性病变”的性质:是炎症还是肿瘤?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?我签发的病理报告“鳞状细胞癌”足以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:不是炎症,不能抗炎治疗;是恶性肿瘤,应尽量手术治疗。
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报告,是患者躺在手术台上,手术医生取下部分或全部病变,让病理医生在收到标本后约15分钟做出病理诊断以进一步确诊,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:是良性就只切除肿物;是恶性就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。而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诊断,难度相当高,加之取材有局限性,制作的切片质量也不如常规石蜡切片高,其准确率不如常规切片高,因而有时候就只能报告个大概的意见:是不是恶性?考虑哪类恶性?因此,省肿瘤医院的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报告“非小细胞癌”完全达到了手术医生的目的。
术后常规病理才是最终诊断
手术后,医生会将切除下来的所有器官或组织都送病理科检查。此时,用作病理检查的标本充分,制作的切片质量也高,有充足的看片时间,还可以用辅助方法进一步完善,如免疫组织化学、特殊染色、分子检测等。对比较难的病例,可以集体讨论,也可以请上级医生会诊。总之,只有术后的常规病理检查才能做出精准且完整的病理报告,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:放疗?化疗?靶向治疗?免疫治疗?等等。
上一篇: 暖心一刻
下一篇: 病例分享一 乳腺——腺肌上皮腺病